鉆孔時,一般多采用標準麻花鉆。由于鉆頭本身存在許多缺陷,而且是在半封閉的狀態下進行切削的,轉速高、切削量大、排屑又很困難,所以孔的加工精度低尺寸精度達到IT11-IT10,表面粗糙度達到Ra50-Ra12.5。因此標準麻花鉆只能用于加工要求不高或作為孔的粗加工。對于精度要求高的孔的加工,必須對鉆頭進行改良用標準麻花鉆修磨標準群鉆是一種簡易可行的方法。
鉆孔精度低的原因分析
發現問題后,筆者對鉆孔課題進行了總結分析,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并且修磨麻花鉆試鉆孔,發現影響鉆孔精度的因素較多,如鉆床精度、劃線定位、工件裝夫鉆頭的刃磨、切削用量的選擇及切削液的選用等。通過比較分析,初步確定造成鉆孔精度低的主要因素是標準麻花鉆的刃磨問題,在教學中對標準麻花鉆的缺陷認識不足修磨方法過于簡單。
標準麻花鉆在實際生產中應用十分廣泛但也有一些缺陷:如橫刃較長、定心作用不良,容易使孔鉆偏斜,主切削刃上各點的前角大小不一樣靠近橫刃處前角為負值鉆頭的棱邊較寬、副后角為0。產生嚴重的擠刮和磨擦,主切削刃全寬參加切削,使切屑卷曲成螺旋卷,排屑困難、摩擯嚴重使孔壁粗糙等。針對標準麻花鉆存在各種缺陷必須對鉆頭進行修磨:修磨橫刃(長度為原來的1/3-1/5)、修磨主切削刃、修磨前刀面、修磨分屑槽等。
修磨后鉆孔質量有一定的改善:孔壁無明顯撕痕、孔形無多角形現象、孔位偏移現象減少等;但孔徑仍然大于規定尺寸表面粗糙度只達到Ra12.5,鉆孔精度仍然較低。面對這一問題繼續對修磨過的標準麻花鉆進行理論分析,發現修磨后的麻花鉆還存在一些缺陷,橫刃還較長 橫刃前角負值仍然較大,修磨后的橫刃長度為原來的1/3-1/5,內刃前角為-15左右。因此在切削過程中擠刮狀態還較嚴重定心作用不理想,鉆頭容易產生振動。
經過多方面的實踐學習后最后確定解決以上問題的方法是用標準麻花鉆來修磨標準群鉆。